您所在位置:
首页 > 陇检要闻 > 陇检时空 > 正文
陇检时空
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

【理论 观点】“四力融合”提升虚假诉讼监督质效

时间:2025-04-17 11:52:42  作者: 点击数:

2025年4月16日,检察日报民生周刊刊发理论文章《“四力融合”提升虚假诉讼监督质效》。

《检察日报》截图

2024年以来,甘肃省静宁县检察院深入贯彻最高检“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要求,以“三个善于”为指引,立足虚假诉讼监督难点痛点,以“监督力、协同力、科技力、治理力”四力融合为抓手,不断推进虚假诉讼监督工作高质量发展。

一、靶向聚焦,以“精准监督力”破解虚假诉讼识别难题。一是严格案件审查。对疑难复杂、刑民交叉的虚假诉讼线索,组织跨部门联席会议进行联合研判,拓展监督思路,提升办案质效。同时,强化纵向一体履职,围绕线索管理、调查方向等方面,积极请示报告。例如,在办理李某某与周某某民间借贷纠纷虚假诉讼监督案中,针对案件审查、法律适用及案件办理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等,积极主动向市检察院汇报请示。市检察院高度重视,安排业务骨干为案件办理提供过硬专业支持。该案在市检察院的全程指导下通过制发再审检察建议,成功推动法院改变了原审判决。二是深化调查取证。加大对涉虚假诉讼案件的审查力度,全面调取与案涉事实有关的诉讼卷宗,对发现的可疑线索,综合运用询问、查询、委托鉴定等手段,及时固定证据,补强虚假诉讼的证据链条。例如,在办理王某某与胡某某民间借贷纠纷虚假诉讼监督案中,承办人在审查发现高某某通过将资金转出、转进的方式产生了本案胡某某提交的3.8万元转款凭证,但实际上王某某并不认识胡某某,双方之间未发生过借款行为,胡某某也未向王某某发放过3.8万元借款。在判断被申请人胡某某可能隐瞒重要证据后,通过调取银行流水、收集证言等方式,形成了证据链,证实了高某某存在虚构民间借贷关系的行为,遂提请市检察院抗诉。法院再审后,采纳了检察机关的抗诉意见,撤销原判决,驳回了胡某某的诉讼请求。

二、多方联动,以“系统协同力”凝聚监督合力。一是发挥检察机关主导作用,联合公安机关凝聚查处虚假诉讼的合力。实践中,虚假诉讼多发于企业破产、借贷纠纷、劳动争议等领域,隐蔽性强且往往存在刑民交叉情形,查处难度大。针对刑民交叉的虚假诉讼案件,静宁县检察院突出在调查取证等方面的主导作用,通过充分开展调查核实,固定银行账户资金明细等客观证据,研判确定具有虚假诉讼的高度嫌疑后,及时向公安机关移送高质量的可成案线索,加强对虚假诉讼违法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二是加强与公安机关的联动协作,发挥优势互补作用,突破关键口供。针对虚假诉讼当事人虚构法律事实、伪造变造证据的口供难以突破的情况,静宁县检察院将检察监督优势与公安侦查经验相结合,与公安机关达成“同步性询问、协同性配合、保密性要求、规范性衔接”的共识,实现对关键口供的突破。例如,在办理上述王某某与胡某某民间借贷纠纷监督案中,在民事检察调查核实阶段,静宁县检察院及时向公安机关移送涉嫌虚假诉讼罪线索,并与公安机关衔接沟通,就高某某虚构借款关系的事实合力固定和补强证据,顺利突破了当事人口供,使原审判决得以纠正。

三、数字赋能,以“智慧科技力”驱动监督变革。一是以数据为依托,拓宽线索来源。通过充分开发、整合、运用办案数据资源,唤醒激活检察机关内部“沉睡的数据”。打通跨部门数据壁垒,破除部门之间的“信息孤岛”和“数据壁垒”,实现跨部门信息共享,以刑事案件为依托,通过大数据排查精准发现虚假诉讼监督线索。例如,在办理上述王某某与胡某某民间借贷纠纷监督案时,民事检察部门通过数据研判,发现高某某虚构借款关系存在的共性问题后,通过大数据建模排查共发现监督线索10件,共提出再审检察建议3件,提请抗诉3件,向公安机关移送涉嫌犯罪线索2件,其中涉嫌虚假诉讼罪线索1件。二是强化数据思维,用好大数据赋能平台。针对线索发现难、来源渠道窄、获取不及时的特点,充分发挥大数据对法律监督的撬动、叠加、倍增作用,深入推进数字检察工作,综合运用“集中筛查+智能排查+人工审查”模式,运用涉“职业放贷人”虚假诉讼监督大数据模型,重点围绕民间借贷自然人作为涉诉主体的民间借贷纠纷案由,最终筛查出樊某某与靳某某等23人借款纠纷系列监督案线索。在该系列案中,樊某某疑似“职业放贷人”,存在收取“砍头息”、隐瞒事实、捏造证据、虚假陈述、虚增借款金额等虚假诉讼情形,静宁县检察院通过人工排查和调查核实,锁定了樊某某与郭某某等15人民间借贷纠纷生效裁判监督案线索,共提出再审检察建议4件,提请抗诉1件,发出审判程序违法监督检察建议6件,其中类案监督检察建议4件。

四、标本兼治,以“长效治理力”推动源头防控。一是强化跟踪问效。加强对民事虚假诉讼监督案件的跟进督促,针对发出再审检察建议的案件,持续跟踪法院采纳、再审、改判等情况,提升虚假诉讼监督刚性。例如,在办理李某某与周某某民间借贷纠纷虚假诉讼监督案中,针对法院不予采纳再审检察建议且未阐明法律依据的情形,静宁县检察院根据《人民检察院民事诉讼监督规则》第一百二十四条之规定,及时提请平凉市检察院抗诉,通过打好跟进监督“组合拳”,促使法院再审裁定撤销原判决,驳回原告的起诉,保障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二是强化问题导向。坚持“一案三查”,在对民事虚假诉讼生效裁判依法监督纠正的同时,对原案审判程序、执行活动是否违法进行同步监督,推动法院进一步规范审判、执行活动。例如,在办理李某某等人虚假诉讼系列监督案中,静宁县检察院针对办理该批案件时发现的法院送达程序存在不当,审理民间借贷纠纷案件时不注意依法严格审查借贷发生的原因、款项来源、交付方式等,就径行调解结案的违法事实,通过发出类案监督检察建议,督促法院严格审查案件事实和证据,并依法规范送达活动,收到良好监督效果。(作者:王玉萍 作者单位:甘肃省静宁县人民检察院)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