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将继续加强与检察院的沟通交流,以自己的专业知识,在生态治理司法案件中提供专业支持、贡献个人力量。”作为检察院特邀检察官助理,全国生态建设突出贡献先进个人、民勤县退耕还林办公室主任姜莉玲这样说。
4月1日,民勤县检察院在昌宁西沙窝四方墩风沙口开展“请到民勤种棵树”公益活动,并为占地千亩的检察公益生态基地揭牌。
民勤县地处巴丹吉林沙漠与腾格里沙漠交汇地带,是我国北方防沙带的核心节点、全国荒漠化治理重点区域。
此次落户民勤四方墩风沙口的检察公益生态基地,包括“三林一基地”,即面积200亩的“生态修复林”、面积450亩的“检察公益林”、面积350亩“社会实践林”,以及集生态修复、荒漠化治理成果展示、警示教育、法治宣传于一体的法治教育基地,是该县检察机关服务保障全国荒漠化治理样板区建设的重要举措之一。
图片
在活动现场,姜莉玲与100余名检察干警一起挥锹培土、挥洒汗水共同压草方格、栽植梭梭。作为林业专家,她的加入标志着该县检察院“外脑”智库建设的深化。
近年来,该院秉持“专业化监督、恢复性司法、社会化治理”的理念,创新建立“特邀检察官助理+公益诉讼观察员”机制,构筑荒漠化治理的“主动防线”,吸纳生态环境、水利等领域专业人士参与办案,将专业知识与司法实践深度融合,在生态修复方案制定、司法鉴定等环节提供技术支持,确保每一起案件都经得起法律和生态的双重检验。
据了解,该院还探索开展跨区域检察协作,2023年3月29日,在与阿拉善右旗检察院共同签署《关于建立腾格里和巴丹吉林沙漠跨区域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检察协作机制的意见》后,在履职过程中发现毗邻地段违规放牧、防护栏破损等问题后,及时移送线索,双方共同对毗邻地段内防护林、封禁保护区等生态重点、敏感区域开展联合巡查3次,并分别监督监管部门履职,共清理游牧羊只900余只,骆驼200余峰。与此同时,民勤县检察院收到阿右旗检察院移送的涉荒漠化公益线索后迅速开展调查核实,及时向相关职能部门发出检察建议,督促行政机关依法履职,推动问题得到彻底整治,成功构建联防联治新格局。该院将在已经建立的跨区域检察协作机制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协作范围,加强与毗邻检察机关跨区域协作,加强与林草、水务、自然资源等部门的沟通联系,强化服务保障荒漠化防治执法司法合力,推动生态治理与法治实践深度融合。
图片
“生态修复林重点对受损生态系统实施异地补植,2023年以来,由检察干警、涉生态环境违法犯罪案件当事人、社区矫正对象和县域内外热心公益事业人员四支力量参与。”民勤县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马奎山介绍,在检察机关推动下,义务压沙、种植树木、生态修复、警示教育工作正在有条不紊开展。
据统计,目前生态修复林已完成补植42亩、栽植梭梭4万余株;检察公益林由全市检察干警义务压沙180余亩建成;社会实践林为社会公众提供参与治沙的劳动平台,累计组织公益劳动500余人次;法治教育基地则通过实景案例展示、生态修复成果观摩等形式,成为法治宣传新阵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