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
首页 > 着力加强生态环境司法保护 > 正文
着力加强生态环境司法保护
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

甘肃省人民检察院公益诉讼检察工作全面开展以来工作情况

时间:2020-07-01 11:14:30  作者: 点击数: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探索建立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制度。习近平总书记对建立这一制度作说明时,突出强调“由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有利于优化司法职权配置、完善行政诉讼制度,也有利于推进法治政府建设”。20157月,全国人大常委会作出决定,授权在甘肃等13省区市开展为期两年的试点。随后,省检察院决定在兰州、白银等8个市州52个基层院开展试点,全面部署安排,稳妥积极探索,在省委和高检院坚强有力的领导下,圆满完成试点任务,为公益诉讼入法提供了甘肃样本,贡献了甘肃力量。2017627,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修改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的决定,正式建立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制度。201771日,修改后的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正式施行,公益诉讼检察工作全面推开。我省公益诉讼检察工作经历了从试点期间阻力大、案件少,到全面开展以后质效高、共识广的转变,案件数量和质量历经了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粗放到精细逐步向好的发展历程。

一、聚焦中心大局,认真践行公益代表神圣职责

(一)积极服务生态环境保护全省检察机关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生态环保底线任务要求,加强生态环境司法保护工作。将服务生态环境保护作为六项重点工作之一部署推动,聚焦一山一河部署开展携手清四乱 保护母亲河、祁连山生态环境治理等专项监督活动,研究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公益诉讼工作的意见》《加强生态环境司法保护十项举措》为全省绿色发展崛起提供优质的法律服务和司法保障。三年来,共立案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领域公益诉讼案件4318件,履行诉前程序3718件,提起公益诉讼304通过办案督促治理林地、草地、耕地等各类土地35000余亩,督促治理恢复被污染饮用水水源地面积11000余亩,修复治理被污染土壤6400余亩,督促清除处理违法堆放的各类生活垃圾、固体废物27.3万余吨定西市岷县检察院提起的慕丽水岸茶楼影响行洪安全案,入选最高检专项行动公益诉讼十大典型案例,央视焦点访谈栏目进行了深入报道。

)突出保障“舌尖安全”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四个最严”要求,部署开展“保障千家万户舌尖上的安全”专项监督、兰州地区乳制品及饮用水专项调研等活动,突出办好校园周边、农贸市场等重点区域销售有毒有害食品或不合格食品,网络餐饮领域违规经营以及速冻食品、保健食品等案件。三年来共立案食品药品安全领域公益诉讼案件723件,履行诉前程序543件,提起公益诉讼22件。兰州市院立足大数据监督平台,对全市网络餐饮进行统一管理监督;金昌市委主要领导对金昌市检察机关开展的学校周边“小饭桌”专项检察监督活动作出批示,给予充分肯定;酒泉市肃州区检察院办理的校园周边五毛钱“辣条”案,入选最高检相关专项活动典型案例。白银、嘉峪关办理的不法商户非法销售参杂参假“调味品”和“酿皮子”案件,最高检张军检察长批示要求大力宣传推广。

)依法保护国有财产和国土出让领域国家利益重点加强对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金、人防工程易地建设费等行政事业性收费,政策性补贴,社保金、养老金等专项资金的监督,防止国有财产流失。立案相关公益诉讼案件400件,履行诉前程序312件,提起行政公益诉讼20件,督促职能部门追偿受损国有财产7.86亿元。陇南市检察院部署开展养老金专项监督,摸排线索20余件,发出检察建议5件,督促收回多发放养老金20余万兰州新区检察院督促新区国土局向甘肃某教育科技公司等企业催缴土地出让金5.1亿元

二、完善机制建设,凝聚公益保护监督共识

(一)积极争取党委领导、人大监督、政府和政协的支持。多次向省委专题汇报检察公益诉讼工作2018年,省委林铎书记对我省公益诉讼检察工作作出批示,同年1025日,省委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支持检察机关依法开展公益诉讼工作的意见》。在甘全国和省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寄送《给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一封信》和宣传画册,详细汇报检察机关开展公益诉讼工作的情况。今年,省人大常委会专题调研公益诉讼检察工作,筹备出台《关于加强公益诉讼工作的决定》,省政协座谈听取公益诉讼和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工作,为公益诉讼检察工作建言献策。截止目前,全省已有11个市(州)、40个县(区)党委政府出台支持检察公益诉讼工作的意见,9个地区党委、人大主要领导作出批示10个地区人大专题审议了检察机关公益诉讼工作检察公益诉讼在党委人大层面得到了高度关注与认可,为工作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和坚强后盾。

(二)完善与检察内外协作机制。完善与行政机关的协作机制。认真贯彻最高检与生态环境部等九部委会签的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工作意见,分别与省自然资源、省林草局、省水利厅等建立协作配合机制。加强与审判机关的沟通协调,与省高级法院多次座谈,就诉讼中的程序和实体问题达成共识,形成会议纪要,有力助推了工作规范开展。加强检察机关内部协作配合健全部门间信息共享线索移送制度机制制定《关于加强公益诉讼工作内部协作配合机制的意见》,提升工作合力。《意见》实施以来,全省检察机关相关业务部门共移送公益诉讼案件线索628件,形成全院乃至全省一盘棋的公益诉讼工作格局

(三)建立全社会共同参与机制省检察院出台了《公益诉讼案件线索举报奖励办法》,落实公益举报奖励制度,已对2325名举报发放奖励金陇南市检察院开发了陇南检察“公益损害举报平台”微信小程序。探索建立公益诉讼志愿者和观察员制度,引导、鼓励、支持社会公众参与公益事业,形成社会共治大格局。主动邀请人大代表参与案件整改评估验收。探索公益诉讼检察监督案件专家委员会咨询论证办法,建立了由9家检测鉴定机构、138组成的甘肃省检察机关公益诉讼鉴定机构和技术专家库,着力解决公益诉讼案件鉴定难的问题。

深入探索实践,推动作创新发展

(一)积极探索区域检察协作机制。积极参与丝绸之路西北段软硬环境检察协作机制建设,省检察院主动加强与陕西、青海、宁夏、新疆等西北省区检察机关的联系,组织召开西北五地六方检察机关服务保障丝绸之路经济带(国内西北段)建设,加强区域检察协作联席会议形成“兰州共识”,积极与周边省区建立生态环境检察省际协作机制,重点解决跨区域生态环境案件管辖、司法办案协作和工作沟通交流等问题,规范跨区域案件办理。省检察院还与陕西、河南省检察院协商,探索建立跨陕、甘、豫三省的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司法协作机制。各地也都因地制宜,积极探索与相邻省份所辖市检察机关的跨省际协作配合,切实加强区域内“大山大河”生态环境保护。

(二)积极稳妥开展新领域探索省检察院按照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拓展公益诉讼案件范围精神和最高检积极、审慎工作要求,下发《关于规范公益诉讼外案件办理工作的通知》,要求全省检察机关在做好法律明确赋权领域案件的基础上,积极回应人民群众新期待,加大办理领域公益诉讼案件工作力度,共立案428件,发出诉前检察建议315件,主要涉及文物保护、安全生产、交通安全、公共卫生安全、公民信息安全等领域。今年3月,省检察院与省文物局联合部署开展国有文物保护领域公益诉讼专项监督活动,进一步加大文物保护领域公益诉讼探索力度,助推文物保护工作依法有效开展。

(三)探索生态修复新方式。坚持打击与修复并重,践行恢复性司法理念。实行专业化监督+恢复性司法+社会化治理工作模式,以环境修复、生态治理为目标,积极跟进监督案件整改落实情况,主动探索检察公益诉讼与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衔接,构建以消除公益损害为主,兼顾赔偿、劳务代偿、易地补植修复的公益保护模式,做好公益保护下半篇文章,不断提升生态环境治理法治化水平。庆阳、平凉、兰州新区、洮河林区等地建立了生态修复基地,并联合当地政府组织公益侵权人进行生态修复,起到良好的教育警示作用。

四、加强机构和能力建设,提升监督素质水平

一是组建专门机构。为适应检察公益诉讼工作的发展需要,省检察院、14个市州院和13较大的基层院专设了公益诉讼检察部门,为做好公益诉讼检察工作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二是加强业务培训。突出队伍职业化、专业化建设,不断强化业务学习,三年间举办七次全省公益诉讼业务培训班,覆盖公益诉讼检察条线全体干警,组织外出考察学习先进地区办案经验,切实提升检察干警的业务水平。三是不断强化硬件保障。成立了检察机关西北首家生态环境检测实验室,部分基层检察院根据办案实际,配备了无人机、勘验箱等办案设备,辅助案件调查取证。

在今后的工作中,全省检察机关将继续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甘肃重要讲话及指示精神,聚焦中心大局、聚焦主责主业,围绕“公益保护”这个核心,顺应新时代人民群众新要求,在加大办案力度、提升监督质效、探索案件范围、增进社会协同等方面持续发力,不断开创公益诉讼工作新局面,努力为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提供法治保障。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