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
首页 > 陇检要闻 > 基层动态 > 正文
基层动态
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

16年追偿终落幕:检法联动千里执行 单亲母亲获偿10万元抚养费

时间:2025-04-08 09:44:29  作者: 点击数:

16年,5840天,这是王某独自抚养女儿的漫长时光。2008年,王某与前夫侯某某离婚,离婚调解书生效,侯某某却在仅支付3300元后失联。

2024年4月,走投无路的王某向武威市凉州区检察院递交《支持起诉申请书》。然而,申请书中只有被告姓名,没有身份证号、住址和电话,立案希望十分渺茫。

“我的老父亲瘫痪在床需要长期照料,孩子也马上要上大学了,可学费还没有一点着落……”这位坚强的母亲哽咽着诉说生活的艰难。为帮助王某减轻生活重担,保障未成年人的基本生活,一场跨越1500公里的抚养费追偿行动,就此拉开序幕。

支持起诉:锁定消失的“他”

由于双方系调解离婚,未留下男方有效身份信息,失联十几年联系方式也早已变更。没有身份证号码、有效住址和电话等关键信息,这让案件在办理初期毫无头绪。

检察官与王某深入交谈,仅获取了一张其前夫的生活照和真实姓名。凭借这点有限线索,检察官在公安户政管理部门的协助下,通过样貌比对和当事人指认,从几十名重名人员中成功锁定了侯某某的身份证、户籍地、婚姻状况等有效信息,填补了被告人信息缺失的关键空白。

2024年5月,武威市凉州区检察院以“侯某某未依法履行抚养义务,损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为由,决定支持起诉,法院诉讼立案。2024年9月,在法院主持下,王某与侯某某委托代理律师达成增加13个月累计2.6万元抚养费的调解协议。

“最高检‘一取消三不再’重大变革后,我们摒弃了‘唯数据论’‘程序性监督’,把精力重点放在提升办案质效上”承办检察官表示,“以往办案,支持起诉后检察机关的监督职能基本完成,但考虑到本案当事人因案致困的可能性极大,且涉及妇女和未成年人这一特殊群体,我们决定对案件执行阶段进行全过程监督,深度参与财产调查、现场查扣等环节,确保监督精准有力。”

动态监督,查找可执行款项

离婚调解书明确规定:“侯某某每月应支付其女抚养费600元,直至18周岁为止。”经核算,侯某某累计应支付王某女儿抚养费100800元。法院执行局对侯某某名下资产展开严格“六查”,将在其银行卡内发现约2万元现金强制执行划扣发还给王某。由于侯某某名下再无其他资产,剩余款项的执行陷入困境。

“本以为只要能够顺利立案,一切都有了转机,谁知约定给付期限到了后,侯某某再次失联……”王某满脸愁云的反映情况:女儿因家里经济压力巨大,产生了辍学打工的念头。王某再次向检察院求助,请求检察院监督执行剩余拖欠抚养费。

“生效调解书上确认的权利义务固然重要,但实际能执行到位的金额,才是对当事人权益的真正保护。”为准确掌握侯某某名下可执行资产,武威市凉州区检察院对法院财产调查工作进行动态监督,定期向法院核实财产调查进展。通过密切监控,发现侯某某于2024年1月在贵州省贵阳市花费16万元购入一辆轿车。

“跨省执行难度大,需耗费大量司法资源,需综合考量执行价值和社会效益。”武威市凉州区检察院民事检察部门负责人介绍,“本案执行标的仅10万元,但涉及未成年人成长关键期,我们与法院同志一致认为,应坚持特殊群体优先原则”。

为确保执行工作有的放矢,检察官与执行法官前往交警支队进一步核实车辆情况。经核查,该车辆购入后频繁在贵阳市各区及机场之间行驶,处于正常使用状态。通过贵阳市车管所查询得知,该车为全款购买,未办理按揭和抵押,执行价值较高。随后,民政部门协助查询发现,侯某某的再婚登记地位于贵州省贵阳市南明区。种种线索表明,侯某某在贵阳市生活,其名下车辆具备较大执行可行性。

“像这种被执行人住址不明确的跨省案件,执行难度更大,仅靠法院自身力量,很难顺利执行。”法院在发出协助执行函对车辆采取查封措施后,向武威市凉州区检察院发出监督办案邀请函,邀请检察机关派员共同前往贵阳,开展执行监督工作。

跨省联动,维护“她”的权益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联合出台《关于建立全国执行与法律监督工作平台进一步完善协作配合工作机制的意见》后,武威市凉州区法检两院迅速响应,签订协作配合机制,在依法监督、执行协作、矛盾化解等方面形成常态化工作机制,合力破解执行难题。

依托这一机制,2025年3月,武威市凉州区检察院和法院选派4名办案人员组成工作专班,其中3名党员成立临时党支部,奔赴1500多公里外的贵阳寻找消失16年的被执行人侯某某。

“我们遇到了诸多棘手问题,比如外来流动人口管理存在盲区,各单位系统信息不互通等。”办案组成员介绍,“为找到侯某某,我们第一时间前往当地公安机关,通过户政科、流管科人口管理信息系统查询发现,被执行人的户籍地址、租房地址和婚姻登记地各不相同,且为集体户口,难以准确定位其住址。”

在片区民警配合下,办案组前往流管科提供的最新租房地址寻人,却发现侯某某早在2023年采集信息后就已搬离,据物业管理中心确认,其搬离时间至少已达半年。

寻人过程困难重重、波折不断。就在办案组陷入困境时,贵阳市交通管理局的复函带来转机。通过指挥中心的实时定位系统,办案组成功锁定车辆的常动轨迹和常停地址,并借助大数据监控系统实现对侯某某所驾车辆的实时定位。为实现高效联动、精准执行,办案组又联系当地法院,并得到执行部门的积极配合。

2025年3月20日凌晨2点,行管部门反馈侯某某所驾车辆停驻在花溪区航空南路某小区内。时机成熟,办案组立即出动,连夜赶往车辆所在小区,在凌晨寒意中经过2个小时的艰难寻找,最终在某楼栋地下车库找到车辆。

在贵阳市政法系统的大力支持下,历经72小时的不间断排查,跨越两省3区的舟车辗转,办案团队最终在20日早上6点成功寻得欲驱车外出的被执行人侯某某。

释法说理、多维救助

实现案结事了人和

“在监督执行过程中,我们始终秉持‘生存权大于债权’的理念。”检察官介绍,“考虑到该车是侯某某一家的重要谋生工具,我们没有直接依法采取强制措施处置车辆,而是打算通过释法说理,柔性化解纠纷。”

在与侯某某的初步沟通中,对方抵触情绪、逃避心理较大。在上门释法说理之前,承办检察官联系到侯某某的现任妻子及岳父岳母,充分做好家属动员和争取支持工作。当日下午,专案组前往侯某某家中开展释法说理,详细阐释法律依据、案件事实、处理决定以及拒不执行的后果。在办案团队耐心劝说下,原本连电话都不愿意接听的侯某某同意支付拖欠的抚养费用,连同新追加抚养费的2.6万元也一并主动支付。当日侯某某将款项转至法院专用执行账户。

目前,该笔款项已顺利汇至申请执行人账户,侯某某的车辆、银行卡等个人资产也已解封、解冻,双方生活回归正轨。

据了解,近年来,武威市凉州区检察院持续加强妇女儿童权益保障工作,打造了法润“芳华”、检护“未来”等品牌亮点,设立“检立方”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室。同时,与妇联、残联、教育等部门联合印发支持起诉协作机制,建立司法救助与社会救助衔接机制,在案件办理过程中,积极为因案致困妇女提供救助帮扶,加大对未成年人的司法救助力度。近3年,依法办理侵害妇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犯罪案件118件,支持起诉31件;接收、接待涉妇女、未成年人信访事项86件,就地化解矛盾纠纷61个;开展亲职教育102人次,制发督促监护令201件;累计向29名妇女及未成年人发放救助金47.2万余元。

“妇女和未成年人权益保护,是衡量司法文明程度和司法进步的重要标尺。我们构建了‘检察+教育’‘检察+妇联’‘检察+团委’融合救助模式,强化对王某实际困难解决情况的联合回访,为其未成年女儿开展心理疏导,积极协调申请妇联救助金1000元,不断延伸‘最后一公里’的司法温度。”该院民事检察部门负责人介绍。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