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后看病还得去正规医院,迷信偏方多半会上当受骗。幸亏没有服用这些三无药品。经过医院治疗,身体的毛病也快好了。”近日,得知向自己出售“民间秘方”的“谢大夫”已经被判刑,白银市白银区居民付某感慨不已。
“腰腿疼,找谢大夫。”身体有腰腿疼不适的付某与“谢大夫”的相识,纯属偶然。2022年12月,在当地公园下棋的一位老人向付某推荐了“谢大夫”的微信。付某在微信中简单描述了自己的症状后,“谢大夫”称付某的病吃他的药就会明显好转。随后付某按照“谢大夫”的报价向其转账220元购买了一包药。几天后,付某收到一份快递,里面是100份小包装白色粉末。
“药包里还有一张卡片,上面写着‘民间秘方追风活血散’字样,还标有主治疗效、注意事项等信息。但是没有生产厂家、生产日期、批准文号等信息,连成分都没有标注,”付某介绍,看到这些内容怀疑是假药,便带着药到公安机关报了案。
“接到报案,我们根据付某提供的线索找到了多名跟他一样从微信上找‘谢大夫’买‘民间秘方追风活血散’的群众,大家提供的药外包装基本一致,药粉的外观也一致。”白银市公安局白银分局的办案人员介绍。
公安机关随后将药粉送到甘肃省药品检验研究院进行药品技术检测鉴定。经检测,“民间秘方追风活血散”中含有化学药品成分“吡罗昔康”。2023年4月,白银市公安局白银分局决定对该案立案侦查。
“付某收到的快递是从安徽宿州市下辖某镇发过来的,发件人填写的是‘谢某某’,还留有谢某某的电话号码,我们决定顺着快递信息摸排嫌疑人的踪迹。”侦查人员介绍。
同年5月,侦查人员找到谢某某邮寄药粉的快递驿站。发现谢某某在快递驿站寄存了30余包黑色塑料袋包装好的东西,声称是鱼食,让快递驿站工作人员按照他的通知邮寄往全国各地。快递驿站寄存的物品与付某收到的药粉外观完全一致。快递驿站工作人员介绍,谢某某即该镇下辖某村的居民,经常来发快递。侦查人员随即联系当地公安机关进行了协查,很快便锁定了谢某某的居住地。
但等侦查人员赶到谢某某的居住地——安徽省宿州市某村时,谢某某早已不见踪迹。
“谢某某从快递驿站工作人员那里得知有警察在找他,知道自己销售假药的事情败露,便逃匿了。其家人称谢某某外出做生意了,不知行踪。据同村人介绍,谢某某只是本村普通村民,没有执业医师证书,已经卖‘野药’多年,所谓的‘民间秘方追风活血散’根本不是什么秘方,就是从田地里找一些野草之类的作物晒干磨成粉,再从药店买点消炎药止疼片之类的西药磨成粉,混合添加在一起,包装好卖给外地人。这在村里都不是秘密,因为之前就有不少人干这个,陆陆续续被抓了好多,许多人就改行不干了。”侦查人员介绍。
侦查人员前往快递公司调取了谢某某邮寄到各地的快递清单,显示从2021年1月1日至2023年6月,谢某某共通过快递公司向全国发货2963单。
“初步判断,这2963单应该全是谢某某寄给各地受害人的‘追风活血散’。据付某等人介绍,谢某某每次都是一百小袋起售,一小袋1块钱。这样估算,谢某某销售假药的金额有几十万元。从快递清单也可以看出,谢某某持续作案时间长,而且被害人覆盖全国各地,社会危害性较大。”侦查人员将谢某某上网追逃。
2023年5月,经白银市市场监督管理局鉴定,“民间秘方追风活血散”有宣称功能、主治、用法用量、注意事项等信息,具备药品的基本属性,但未标明药品注册证号等基本信息、未标明成份及含量,并且检出有化学药品成分“吡罗昔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第九十八条第一款第二项规定,“民间秘方追风活血散”符合“以非药品冒充药品”的情形,为假药。
2024年1月,犯罪嫌疑人谢某某在江苏徐州被徐州市铜山区公安局房村派出所抓获。
“到案后的谢某某供述自己没有执业医师证书,也没有从医经历,声称自己销售的药粉是从镇上一位老人处购买,因为自己也有腰腿疼的毛病,吃了感觉效果不错,就买了一些带去甘肃、宁夏等地销售。”侦查人员介绍,对于销售金额,谢某某称只销售了1万余元,自己营利大概5000元左右,与快递信息出入很大。
“如果按照快递单上收货人的信息一单一单排查,既费时又费力。而且快递单上的有些收货人已经无法联系到本人。”侦查人员介绍,如何证明谢某某销售假药的主观故意,并准确认定销售金额成了摆在公安机关面前的难题。为此,公安机关邀请白银市白银区检察院提前介入。
“我们在提前介入过程中发现,本案电子数据缺失,犯罪数额不明确,犯罪嫌疑人对于销售假药的主观故意有诸多辩解,且发现制售假药领域存在犯罪产业链。”白银区检察院承办检察官介绍,提前介入后,检察机关向公安机关提出及时提取固定电子销售数据,详细比对快递账单与谢某某微信账单中付款人员名单,准确认定谢某某销售假药的具体数额;进一步调查谢某某的从业经历,向他人销售假药的聊天记录,出售方式及价格等证据,查明其主观上是否知道或应当知道销售的是假药;进一步查明谢某某的上游供货渠道和下游的二级销售商,对制售假药犯罪开展全链条打击的三点取证建议。
公安机关根据检察机关的取证建议,调取了谢某某名下注册的微信账号、财付通账号、登录轨迹、微信账单等信息,并将谢某某2021年1月1日至2023年8月17日的微信交易明细与微信聊天记录进行了详细梳理,发现谢某某共向766人售卖自制“民间秘方追风活血散”。侦查机关又将售卖记录与快递物流信息进行了对比,发现两者互相对应、相互印证。根据谢某某的微信账单交易明细,谢某某累计收取上述766人的转账100.9216万元。
“当事人在供述中称,自己只知道‘民间秘方追风活血散’主要作用是镇痛,不知道具体成分,但知道该药是三无产品。”承办检察官介绍,谢某某的微信聊天记录显示,其不仅自己售卖“民间秘方追风活血散”,还积极寻找下家购买后进行二次销售,以提高销量获取更高收益;结合从谢某某处购药的相关人员证言,可以认定其具有销售假药的主观故意,案件证据足以证明其销售假药的事实。
与此同时,检察机关发现本案存在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行为,依法启动了公益诉讼调查核实程序。公益诉讼检察部门针对假药销售行为对不特定消费者造成的健康威胁和社会公共利益损害开展了调查取证。
在审查起诉环节,为了准确认定犯罪事实,检察机关主动邀请公安机关和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进行案件会商,并邀请专家及检验鉴定机构对鉴定结果进行详细解读。
“根据相关机构的检测结果,我们邀请专家对检测结果进行了进一步解读,明确说明该药的成分和相关药品成分的含量,以更加准确地认定犯罪事实并适用法律规定。”检察官介绍。
2024年5月14日,白银市白银区检察院以销售假药罪对谢某某提起公诉;6月29日,提起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提出判令谢某某就其行为在全国性的新闻媒体上向社会公众赔礼道歉以及承担损害赔偿1009216元的诉讼请求。10月30日,被告人谢某某在媒体发表致歉声明,向社会公开道歉。12月30日,白银市白银区人民法院作出一审判决,以销售假药罪判处被告人谢某某有期徒刑十年八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二百零二万元;追缴被告人谢某某违法所得1009216元;判处被告人谢某某承担损害赔偿1009216元。
“针对案件办理过程中发现的外省马某等人从谢某某处购进‘追风活血散’并在当地销售的事实,公安机关也将相关情况向当地进行了通报。根据初步掌握的情况,已经有12人被立案侦查,涉案金额达40余万元。”检察官介绍。
在坚持全链条打击的同时,白银市白银区检察院还根据该案中发现的药品监管漏洞,于2024年9月向市场监督管理局制发了检察建议,建议市场监管局加强对药品生产、流通环节的监管,完善药品追溯体系及网络监测机制,堵塞监管漏洞,从源头遏制假药流入市场,积极推动行业治理。
收到《检察建议书》后,2024年9月至12月,市场监管部门联合公安机关开展了药品安全专项检查,并广泛开展了药品安全宣传,积极构建更加严密的药品安全防线。